1463透底(1/4)
作品:《隆万盛世》后市广为流传一句话,那就是“无不稳,无工不富,无商不活”。
虽然被承认是谚语,但却不是古人传下来的,实际上是改革开放时期有人说出来的。
该谚语通过“无农不稳”强调农业是稳定社会的根基,以“无工不富“点明工业对财富积累的关键作用,用“无商不活“阐明商业流通激活经济循环的功能。
1978年始发于江苏农村改革实践,1984年获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正式阐释,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指导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。
美国《纽约时报》评价其为中国'中共中央提出的战略性口号',反映出农工商缺一不可的辩证逻辑。
1978年9月,江苏农垦黄海农场在探索农村改革路径时率先提出该说法,后经苏南基层干部提炼为'农业一碗饭,副业一桌菜,工商副起来'的通俗表述。
198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烟台调研时明确引用并阐释其内涵,指出乡镇企业发展需与农业基础相结合,推动该谚语上升为国家政策指导方针。
此时可没有工业的说法,所以魏广德没提到工业,而是断了句提出自己的思想,其实和后世改开政策是一致的。
而魏广德说这话,无疑就是在提醒张四维,他们发家是怎么来的。
说实话,后世总说什么宋朝,明朝就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,其实以魏广德这段时间的观察,都是扯淡。
大明在这个时期其实是工商业不分家的,而商人在发达以后,想的不是扩大资本,而是学着士绅家族一样,培养家里的书卷气,附庸风雅,然后就是买田置业。
所以,如果没有外力刺激,要想靠自身向资本主义转化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说到底,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太强大,大家想的都是“商而优则仕”,就算明末商人开始插手朝廷,但也多是为维护自身利益。
毕竟,千百年来,商人在官员面前就是任人鱼肉的角色,毫无还手之力。
栽培读书人,维护自身的利益,也只是商人们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已。
张四维自然也是明白人,更何况魏广德这些年一直在推动大明的工商业发展,张四维不是瞎子笼子,自然是一清二楚的。
“魏阁老,此事若是真这么定了,你知道后果吗?”
张四维还是提醒道。
“最起码百姓不必再担心苛捐杂税的轻饶,可以安心地过活,不是吗?”
魏广德淡淡开口说道。
此刻,内阁四位阁臣都不约而同在脑海里浮现出那时候的场景。
百姓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只要不作奸犯科,官府就和他们几乎完全不沾边。
是的,所有的赋役,都是士绅豪族和官府对接,由他们把赋税交了。
当然,自家还有土地的农民,也就是自耕农,他们的赋税只能自己交。
可一条鞭法一定恒定了土地的赋税,那他们夏秋粮该交多少,自家多少田地自然是心里有数的,就得他们自己去交。
前些年为什么自耕农愿意把土地投献出去,甚至主动把土地卖给士绅豪族,不就是担心被官府的人征税,还承担那些隐地的税赋。
都把“田底”卖给士绅大户,由他们去和官府打交道,自己只要“田面”权利,虽然交出去一些地租,可也不至于因为赋役和摊派而有家破人亡的风险。
若新法一行,田地恒定税额,这样的风险自然就小了,士绅豪族还想继续兼并土地也就难了。
魏广德无意打破现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格局,其实如此也好,虽然被后世多少有些误会,但没关系,只要能保持农业稳定就好。
佃户那时候只要把自己当地打理好,其他什么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隆万盛世 最新章节1463透底,网址:https://www.75ge.com/280488/1381.html